
高考结束的那一刻,如同卸下千斤重担。但随之而来的,可能是放纵后的空虚、对成绩的焦虑,或是对未来的迷茫。据统计,60%的考生在考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,如何平稳度过这段“后高考时期”?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!
考后常见四大心理陷阱,你中了吗?
01 放纵型狂欢

“考完就解放!”——连续三天三夜打游戏、日夜颠倒追剧、无节制聚餐……看似在释放压力,实则让身体陷入“透支危机”。过度放纵会导致生物钟紊乱、免疫力下降,甚至引发肠胃炎、失眠等问题。
02 迷茫型空虚

突然没了考试目标,每天无所事事?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会在考后出现空虚感。刷手机、发呆成为日常,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。这种迷茫,本质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。
03 焦虑型等待

“万一没考好怎么办?”“父母会不会失望?”——考前焦虑延续到考后,甚至出现失眠、食欲减退、心悸等躯体化症状。过度焦虑不仅影响身心健康,还可能让志愿填报变得盲目。
04 自责型抑郁

“这道题不该错!”“我明明可以考更好……”——部分考生会因过度自责陷入抑郁情绪。表现为沉默寡言、拒绝社交、对一切失去兴趣,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。
考后调适指南:五步告别心理内耗
一、 你的生活需要重启

高考前,我们的生活被学习计划填满;高考后,突然的空闲容易让人迷失方向。想要摆脱这种状态,不妨开启生活重启计划。
每天固定起床、睡觉时间,即使放假,作息时间的波动也不要超过2小时,让身体保持规律的节奏。
列一份“快乐清单”,将读书、运动、学做菜等感兴趣的事情写下来,每天挑选2-3项完成。比如清晨迎着阳光慢跑,在书香中度过惬意的午后,或是亲手为家人烹饪一道美食。
当你每天完成清单上的事项,看着一个个对勾,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,内心的迷茫也会渐渐消散。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,如跑步、游泳、羽毛球,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,让你感受到轻松愉悦,为生活注入活力。
二、应对焦虑有妙招

焦虑就像一只无形的手,常常在不经意间抓住我们的心。别让它肆意蔓延,快打开你的情绪急救箱。
1、当焦虑来袭,试试深呼吸法
闭上眼睛,用鼻子深吸4秒,感受空气缓缓充满胸腔,屏住呼吸4秒,再用嘴巴缓慢呼气6秒,将所有的压力随着气息一同吐出,重复5次,你会发现内心逐渐平静下来。
2、准备一个“情绪日记本”,把那些担忧、不安的事情写下来。
当文字跃然纸上,你会意识到很多焦虑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,并没有那么可怕。
3、每天听20分钟轻音乐
比如Alpha脑波音乐,让舒缓的旋律流淌在耳边,仿佛置身于宁静的世外桃源,大脑的紧张感也会随之降低。
三、高考不是终点

高考只是人生长卷中的一页,而非全部。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它,把高考当作人生的“中场休息”,而非“终点站”。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结果,就给自己的人生设限。去搜索“非985/211逆袭”的真实案例,你会发现,学历从来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唯一因素,人生有无数种打开方式。
提前了解心仪专业的课程设置、就业方向,将注意力从成绩转移到未来规划上。比如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,就深入了解这个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,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,当你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认知,内心的焦虑也会被对未来的期待所取代。
四、别把自己关起来

一个人独自面对情绪的波澜,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无助。别把自己关起来,走进社交充电营,让温暖和快乐驱散阴霾。约上三五好友,组织一次户外野餐或桌游聚会,在草地上享受美食,在欢声笑语中释放压力,回忆高中时光的点点滴滴。参加义工活动、兼职工作,接触不同的人和事,拓宽自己的视野。
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,你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;在工作的体验中,你会收获成长和自信。每天花 10 分钟和父母聊聊天,分享自己的感受,也倾听他们的故事。你会发现,与家人的交流,能给予你最坚实的支持和力量。
五、你不是一个人
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请立即寻求专业帮助:
持续失眠超过2周,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,有自残念头或行为,食欲急剧变化(暴瘦或暴食),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:
东莞知音莞家心理援助热线:
(0769)8888 1111
茶山心彩虹心理援助热线:15322927352
家长陪伴指南:这样做比说“别担心”更有效
1、观察胜于追问(这些信号要警惕)
孩子是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?
是否拒绝出门,整天关在房间里?
饮食和睡眠习惯是否发生明显变化?
是否频繁提及“活着没意思”等话语?
2、沟通有技巧(避开这些雷区)
❌不要说:“考不好也没关系”(可能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)
✅可以说:“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都为你的努力骄傲”
❌不要问:“估分多少?”“能上一本吗?”
✅可以问:“最近想做什么?我们一起计划吧”
3、家庭活动清单(重建情感联结)
□一起看一部电影,看完后分享感受
□组织家庭厨艺大赛,分工合作完成一顿晚餐
□来一场短途旅行,在陌生的城市里放松心情
□开展“家庭读书会”,每周共读一本书并交流
4、志愿填报策略(尊重与引导并存)
第一步:用霍兰德职业测试了解孩子兴趣倾向
第二步:共同分析各专业的优势、劣势及就业前景
第三步:参考历年分数线,但不局限于“热门专业”
第四步:必要时咨询专业志愿规划师
人生是场马拉松,高考,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,而非人生的全部。无论成绩如何,你都已完成了一场重要的成长仪式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保持积极的心态,你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愿你既有直面结果的勇气,也有重新出发的底气。这个夏天,让我们一起告别焦虑,拥抱成长!

请关注“茶山政法”南方号,了解更多平安资讯。

